一、什么是以太坊?
以太坊(英语:Ethereum )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间由程序员Vitalik Buterin提出,大意为“下一代加密货币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在2014年通过众募得以开始发展。以太坊(Ethereum)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款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开源的底层系统,以太坊从诞生到2017年5月,短短3年半时间,全球已有200多个以太坊应用诞生。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一种编程语言,使开发人员能够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分布式应用。以太坊可以用来编程,分散,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管理,合同和大部分的协议,知识产权,还有得益于硬件集成的智能资产。
二、什么是ETH?
ETH(英语:Ether)是以太坊的专用加密数字资产,以太坊通过ETH提供去中心化的虚拟机(称为“以太虚拟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来处理点对点合约。截至2017年8月,ETH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数字资产,仅次于比特币。总量无上限,7200W+1872W/年。以太坊前期通过预售收到31531个比特币,售出超过6000万以太。每年发行1872万。 它有两个用途:第一,应用程序(Đapp)需要为他们作出的每一个操作付费,这样可以避免损坏的或恶意的程序走向失控;第二,对于那些将自己的资源贡献给去中心化网络的人们,ETH是一种奖励。
三、ETH的特点
-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存储在区块链上的程序,由各结点运行,需要运行程序的人支付手续费给结点的矿工或权益人。
- 叔块(uncle block):将因为速度较慢而未及时被收入母链的较短区块链并入。使用的是有向无环图的相关技术。
- 开发社区稳固,不断成长,勇于使用硬分叉(hard fork)。
四、以太坊的设计原则?
简洁原则
以太坊协议将尽可能简单,即便以某些数据存储和时间上的低效为代价。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也能够完美地去实现完整的开发说明。这将最终有助于降低任何特殊个人或精英团体可能对协议的影响并且推进以太坊作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协议的应用前景。添加复杂性的优化将不会被接受,除非它们提供了非常根本性的益处。
通用原则
没有“特性”是以太坊设计哲学中的一个根本性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以太坊提供了一个内部的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以供用户来构建任何可以精确定义的智能合约或交易类型。想建立一个全规模的守护程序(Daemon)或天网(Skynet),你可能需要几千个联锁合约并且确定慷慨地喂养它们,一切皆有可能。
模块化原则
以太坊的不同部分应被设计为尽可能模块化的和可分的。开发过程中,应该能够容易地让在协议某处做一个小改动的同时应用层却可以不加改动地继续正常运行。以太坊开发应该最大程度地做好这些事情以助益于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系统,而不仅是自身。
无歧视原则
协议不应主动地试图限制或阻碍特定的类目或用法,协议中的所有监管机制都应被设计为直接监管危害,不应试图反对特定的不受欢迎的应用。人们甚至可以在以太坊之上运行一个无限循环脚本,只要他愿意为其支付按计算步骤计算的交易费用。
- 以太坊的技术参数
以太坊技术参数:
研发者:以太坊团队
核心算法:Ethash
发布时间:2015年3月20日
共识机制:POW
发行总量:6000万+1872万/年
区块时间:12s
区块奖励:5
已发行量:约9418万(截至2017年8月23日)
评论
0 条评论
文章评论已关闭。